以团聚的方式告别 38名厦门大学师生在达州一中过中秋
封面记者曾野的摄影报道
“有些人说我们道别时必须努力。因此,我们倾注激情和爱心,汇聚所有思远学生和达州一中学生的力量,在大家面前呈现今天的木棉树社会实践展和达州一中的“梦想之旅”游园会……”
9月12日下午,中秋节临近,厦门大学38名师生在达州一中进行了半个月的支持活动后,以团聚的形式道别。虽然他们在达州呆的时间不长,但达州一中的老师和学生都把他们当成了家人。在活动现场,喜悦中带着些许悲伤。
事件
“光华思源工程”是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成立的,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基金发起。自2013年起,厦门大学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合作开发厦门大学“自强思远”优秀学生培养项目(以下简称“思远项目”)。厦门大学“思源计划”第七阶段在四川省达州市实施,主要实践阵地在达州一中。
师生合奏和谐音乐
来自厦门大学学生事务系的黄依平是此次活动的六名主要教师之一。据她介绍,在达州逗留期间,32名学生在达州市教育局的配合下,根据当地的实际教育情况和需求,与达州一中共同制定配套教育计划,教授各种课程,并通过配套教育课、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。同时,他们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达州的街道、城镇、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研究活动。
“小老师”为每个人表演。
参与达州一中教学实践的学生被亲切地称为“小教师”。在一中半个月的时间里,实习教师与同学们度过了难忘的课堂时光,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在趣味花园活动的那天,专门设立了一个“小教师教室区”,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和“小教师”一起重温那些美好的回忆。
热闹的花园派对活动现场
活动现场的“梅里达州”区域有四个摊位,展示了厦门大学“强子思源”木棉树社会实践团队过去半个月在达州天然气、巴基斯坦文化、富硒茶和网络教育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。“返校后,我们还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,向达州市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,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,希望能对达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所帮助!”黄依平说。
[如果你有新闻线索,请向我们报告。一旦被收养,你将获得一笔费用。新闻微信关注:ihxdsb,新闻QQ: 3386405712]